春分刚过,诊室里的咳嗽声却此起彼伏。不少患者捂着胸口问我:"李大夫,我这咳嗽怎么开春了还不见好?"作为肺病专科医生,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——他们总把反复咳嗽当作"春燥",殊不知这可能是慢阻肺在悄然作祟。
去年接诊的周大姐就是个典型例子。这位裁缝铺老板常年踩着缝纫机,布料纤维与春日柳絮在狭小空间里交织。每年三四月,她的咳嗽就像定了闹钟般准时发作,咳得直不起腰时还念叨:"开春返潮,忍忍就过去了。"直到有天她搬布匹时突然喘不上气,检查才发现肺功能已损伤30%。这种"春风里藏刀"的特性,正是慢阻肺的可怕之处。
中医认为春季属木,对应肝胆,而肝胆火旺易刑金犯肺。此时气候乍暖还寒,风邪裹挟湿气,最易侵袭肺卫。肺为娇脏,遇风则毛孔开泄,卫气不固,外邪便循着呼吸道长驱直入。现代研究也证实,春季气温波动会导致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紊乱,黏液清除能力下降,这正是慢阻肺患者病情反复的诱因。
防治这类"春季咳嗽",中医讲究"疏风固表、培土生金"。对于周大姐这类肺脾两虚型的患者,我常采用三步调治法:先用荆芥、防风疏散风邪,好比给身体撑起防风林;继而用黄芪、白术健脾益气,如同夯实堤坝防止湿气泛滥;最后佐以紫菀、百部润肺止咳,像给干涸的土地浇灌清泉。配合隔姜灸风门、肺俞穴,艾绒的热力穿透皮肤,将蛰伏的寒湿层层化开。
展开剩余46%在治疗过程中,我发现很多患者存在认知误区。有人将川贝炖梨当万能方,却不知寒性体质越吃越咳;有人见咳止咳,滥用镇咳药反而导致痰液滞留。曾有位患者自行服用清热药半月,结果咳出白痰转为黄痰——这不是病情好转,而是正气溃败、邪气入里的危险信号。
经过三个月调理,周大姐再来复诊时已能笑着调侃:"今年柳絮飘的时候,我戴着您说的那个蚕丝口罩,咳得还没我们家鹦鹉厉害。"看着她肺功能报告上提升的数值,我再次叮嘱:"开春后要像爱护幼苗般养护肺气,别急着减衣,随身带条薄围巾护住大椎穴。"
每个春天,诊室窗外的杏花开了又谢。但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健康,需要我们用更持久的耐心来守护。当看到患者从蜷缩在候诊椅到挺直腰板走进诊室,从撕心裂肺的咳嗽到平稳绵长的呼吸,这份职业的价值便在春风里悄然绽放。
发布于:北京市